为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政策,助力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,7月11日,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康养学院(健康医学院)“言桥筑梦•畲青成长”暑期实践队赴苍南县凤阳畲族乡龟墩村党群服务中心启动实践活动。活动以“畲老聆音•普言畅情”为主题,针对畲族老年人的语言需求,通过创新教学方式,让普通话学习更接地气、更具温度。
“‘丝带绕梦慢课堂,让学习更轻松’”,党群服务中心里,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学习正在进行。三十余位畲族阿公阿婆手持彩带,在实践队成员的指导下,通过编织彩带结的动作,同步练习普通话发音——“这根红丝带要这样绕,就像说‘好’的‘好’字,先往上再往下……”。这正是此次实践队推出的特色推普活动“丝带系出普通话”,巧妙地将畲族传统彩带手工艺融入普通话教学,让抽象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可感、寓教于乐。
“欢乐气球传递”环节紧随其后。“准备好,气球要来咯,嘿……” 7月11日下午,活动场地移到了苍南县凤阳畲族乡龟墩村的古朴廊桥内,开展了“欢乐气球传递”的活动,每组领取一枚气球后,游戏开始:主持人将气球抛向随机小组,组员们需用白纸巧妙地将气球稳稳接住,在活动的过程中,实践队员们喊着:“加油!嘿,这一边……拍过来!这里!对对对,气球冲冲冲!”实践队员们巧妙地将游戏与推普结合,在传递间隙引导阿公阿婆们用普通话分享自家的故事。一来二去,老人们的表达愈发流畅,与外界的交流也增添了更多自信。这些精心设计的巧思,让普通话推广自然地串联起了文化传承、社交互动与自我表达的提升。
在互动中,实践队员们还敏锐地发现:畲乡的阿公阿婆们学习普通话,那份热情背后,往往需要更多耐心的陪伴和温暖的鼓励。于是,“伙伴学习”机制应运而生——年轻的队员们化身“学习伙伴”,主动与老人们结对。无论是手把手的“一对一”辅导,还是三五成群的趣味小组互动,欢声笑语中,学习变得像拉家常一样自然轻松。这种跨越年龄的互助学习,不仅让普通话进步看得见,更悄然编织起代际沟通的纽带,让理解与友谊在共同成长中生根发芽。
这些充满巧思的互动与陪伴,如同架设在畲乡沃土上的语言之桥。实践队员们不仅将普通话的种子播撒进文化传承、代际交流与长者心田,更激活了畲乡振兴的一池春水。他们坚信,当乡音与普通话和谐共鸣,当银发智慧在畅通表达中焕发新生机——每一位自信交流的老人,都是畲乡走向更广阔天地的生动名片;每一次字正腔圆的对话,都在为这片土地注入蓬勃发展的语言之力。推普,正让苍南凤阳畲族乡的独特魅力与时代脉搏共振,让振兴之路充满温度与回响!